close

  來源:齊魯網作者:崔文一 郗斌徐振 董志明我來說說複製鏈接2014-09-11 08:15:09 [提要]端平教育這碗水是百姓的願望。然而長期以來,城鄉教育卻差距很大,位於東營市的東營區也面臨城鄉教育資源失衡的難題。不過近幾年,卻不斷有在市區上學的孩子選擇到農村學校上學。這是為什麼呢?

  東營城鄉教育在均衡中“蝶變”:新學校孕育新希望。(視頻截圖)

  東營市東營區二中學生武晨陽講述從城市學校來到農村學校的變化。(視頻截圖)

  新學校建起來了,教學設備完善了,但是怎麼用,成為擺在學校和老師們面前的難題。(視頻截圖)
  齊魯網9月11日訊(記者 山東台 崔文一 郗斌 東營台 徐振 董志明)端平教育這碗水是百姓的願望。然而長期以來,城鄉教育卻差距很大,位於東營市的東營區也面臨城鄉教育資源失衡的難題。不過近幾年,卻不斷有在市區上學的孩子選擇到農村學校上學。這是為什麼呢?
  據山東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今日報道》報道,今年9月剛開學,東營區二中七年級來了十幾位新學生。武晨陽就是其中一位,原來在市區重點中學讀書的她,今年卻選擇到地處農村的東營區二中來讀書。而吸引她們來這的,就是東營區二中優越的教學條件。
  東營市東營區二中學生武晨陽接受記者採訪時道出了到這兒來的原因,“這邊的教學設施要比那邊的要高級一些,多媒體比之前的要好,桌椅也比那邊的要新,操場也比我們那邊的要大,設施也比那邊的要多。”
  據記者瞭解,像武晨陽這樣專門從城市到這來上學的學生,東營區二中已經有600多人,占到了全校總學生人數的三分之一。而據校長劉新軍回憶,5年前他剛來到學校時,全校學生竟然只有十幾人,這讓他的心頓時涼了一截。
  “感覺到心裡很不是滋味,整個校園可以說是破破爛爛,許多學生都擇校選擇去一些好一點的學校。”東營區二中校長劉新軍介紹說。
  讓劉新軍意想不到的是,短短5年時間,東營區二中由一所招生艱難的學校變成了遠近學生眼中的“香餑餑”。而造成這種變化的原因,就是東營區政府對教育的高投入。
  東營區教育局副局長曹振華向記者介紹,“教育局連續四年實施教育惠民工程,累計總投資20億元,我們農村學校教育硬件配備,可以說使教育實現了現代化,而且老師在備課、上課,學生在聽課過程中,極大地提高講課教學的效率。”
  新校舍、新設備,讓農村學校硬件設施改頭換面,截止今年,東營區新建農村中小學12所,占全區學校的三分之一;所有農村中小學完成取暖改廁工程。新建好的校園讓劉新軍興奮不已,不過當時他心裡卻還有個疙瘩,那就是老師很少會使用新的教學設施,素質課程也難以開展。
  雖然教學條件提高了,但仍有許多問題擺在教師的面前。東營區二中校長劉新軍告訴記者,“最擔心的是老師們不會用,像我們的史地教室、舞蹈教室、音樂教室,這些功能教室都建起來了,怎麼來使用,教室都有電子白板,電子白板怎麼來使用,課件資源怎麼來進行下載,也是擺在我們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視頻來源:山東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今日報道》 原標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v58nvdwn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